一颗争当网红的心:两个90后女记者的另类说球

视频左边身穿皮卡丘睡衣、略显安静的女孩是范雪,右边说话活泼,不时手舞足蹈的双马尾女孩是毕若旭

两个女孩儿随意靠坐在沙发上,一边削着苹果皮展示主妇技能,一边预测着欧洲杯比利时和意大利比赛的结果。

说是预测,她们倒更像是在闲聊:“根据我夜观天象,把意大利主教练孔蒂的生辰八字和这比赛的时间地点人物综合了一下,发现还是意大利会赢,你手里比利时这个苹果皮一定会断。”“你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呢?有比利时阿扎尔队长在,我们会输?”“布冯往那一站,你们要是能进一个球我就去草皮儿上啃草”……当范雪说了一句略显尴尬的台词时,屏幕上还闪过了她们自己加上去的自黑弹幕:“这词儿背的”、“听得我尴尬症都犯了”、“23333”。最后,右边支持意大利队的毕若旭一下削断了苹果皮,视频就在范雪“比利时必胜”的大笑中结束了。

这是某视频网站上一个名为《毕雪溅:意大利面还有这种玩儿法》的欧洲杯预测视频,目前已经达到了10.6万次播放。

答案显然是“不“。拥有65年历史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就走出了两个非典型90后女记者。趁着欧洲杯如火如荼的劲儿,这两个姑娘以另外一种方式为人们所知晓。

“毕雪溅”是中青报体育部和中青在线视频部联合打造的一档欧洲杯预测节目。范雪和毕若旭,这两个90后女孩儿在这档预测节目里以各种脑洞大开的搞笑形式去说球,也是中青报在当下“大体育”概念下的一次新鲜尝试。

传统相声里,有“捧哏”跟“逗哏”的区分。在视频里,这两个姑娘扮演的角色也相若,小眼睛、长头发,颇有喜感的毕若旭负责搞笑,有学霸范儿的范雪负责冷静吐槽,用削苹果、贴面膜、买菜等意想不到的形式去预测欧洲杯。

6月10日,她们发出了第一期视频。现在,她们的节目在腾讯视频的平均点击量超过4.1万,有两期播放量过10万,秒拍上有两期播放量甚至破了百万。范雪和毕若旭也成了身边人眼里的“红人”。

毕若旭:高兴啊,我是德国球迷嘛。不过,点球的时候很纠结,好紧张。最后德国赢了,我就在那里狂吼。

范雪:今天凌晨那场比赛我们是跟报社的几个同事在体育部办公室看的,其中有三个德国球迷,另外三个人是中立派,中立派偶尔“打压”德国球迷。大家在一起特别欢乐。

范雪:是取金庸小说“碧血剑”的谐音,“毕”和“雪”结合了我们两个的名字,“溅”是火花四溅的意思。当初我们开欧洲杯全媒体报道筹备会,想做一档视频节目,体育部主任曹竞老师一拍板说:“小毕,小雪,就叫‘毕雪溅’吧!‘溅’就用三点水的那个‘溅’,她俩预测足球,火花四溅。”

范雪:中国青年报社这几年都在进行全媒体转型,包括2014年世界杯我们也是有拍摄视频节目, 叫《世界杯女生课堂》。报社也比较重用青年人,青年人和青年人比较贴近,我进报社没多久,但报社不会因为你是新人而不重用你,而是会给你很多机会。

毕若旭:我们是想做球迷和非球迷都可以看的节目。《毕雪溅》比较接地气,和电视上很多说球的节目相比,门槛没那么高,非球迷也能看得懂。现在我们的观众有球迷也有非球迷,从网友回复来看,有很多不懂球的人在看。因为前几期没加入相对专业的元素,真球迷会提出一些意见,觉得内容不强。所以后来我们做了调整,加了一些球场上的元素,所以后来也有球迷来评论、交流。

范雪: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不是一个足球迷。但因为这个节目,我对足球有了不少了解。我觉得对于非球迷观众,一集一集看下来,还是会学习到一些东西。

毕若旭:不一样。比如范雪在视频上的形象有一点高冷,但是她平时比我要热情得多。但是在视频上因为要打出一定的反差,我是一个“女神经”,所以她就要相对“女神”一点。身边的朋友会觉得我在视频和生活中反差特别大,因为平时我还是比较安静的。他们觉得“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以前你不是这样的”。

毕若旭:两年前的《世界杯女生课堂》我就是在旁边搭搭腔,没有什么戏份,这次压力还挺大的,因为就我们两个人,有时想脚本会想破脑袋。我们没有太多做视频的经验,平时基本是做文字报道,最开始觉得还蛮难的。但我们乐在其中,因为节目效果不错,制作过程也很愉快。

范雪:欧洲杯开始前20多天开始准备,自己在演播室搭景。一开始我们录了两个版本,一个严肃版,另一种就是现在播出的轻松版。我们在大学生群里征求意见,最后敲定了现在这个版本。

毕若旭:其他的视频网站我们也有传,像我们报社的官网中青在线,还有爱奇等视频网站,其中腾讯和秒拍上的传播效果比较好,秒拍上有两期点击量是过百万的。

毕若旭:对,因为有观众给我们微博留言,所以我们以“毕雪溅”的名义开微博,和留言的网友互动。这样会让大家觉得“毕雪溅”更接地气,觉得我们两个接地气。

范雪:暂时我们还没有想好今后的内容会怎么做。但是我们觉得做视频的这个想法挺好玩的,而且也有一些人喜欢。接下来可能会吸纳一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大学生进来,比如说他们帮我们出谋划策,或者参与进视频录制里来,我们希望跟高校大学生有一些互动。

毕若旭:不一定是说球,也许会以体育为主,但是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方向我们暂时也没有确定。总之,先把欧洲杯期间的视频做好。

毕若旭:如果能顺利地做出脚本,就觉得还好,但是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瓶颈,想不出来的时候就觉得挺难受的。而且越到比赛后期,那几个队的梗翻来覆去都被说得差不多了,就要去再找新的梗。有时候忙起来就像打仗一样,不过还是快乐比较多。

范雪:没有当成一个任务来做,而是乐在其中的。压力肯定会有,尤其是我们本身就有很多其他工作,这个视频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我们拍视频的时候经常嘴“瓢”,笑点特别多。比如有一场我本来想说“葡萄牙队队员新老搭配”,结果嘴一瓢说成了“新老交配”;还有一次是说比利时队,有一个叫扎卡的球员,因为我不太懂足球,不太熟悉这些人的名字,我就想,“扎卡”和“渣男”挺像的,所以毕若旭一说“扎卡带领一群比利时队员”,我就说“一群渣男”;还有我们预测冰岛和法国的那场,说“冰岛人民生活生产很丰富,平时会捕鲸、剪羊毛”,我录的时候就各种说成“捕羊毛”、“普京”,好不容易“捕鲸”说对了,后边我又会说成“薅羊毛”、“拔羊毛”,最后录出来我也没说成设定的“剪羊毛”。

毕若旭:也不是写每期脚本都很难,就是预测西班牙和意大利那场,就像是一个“坎儿”。我写了一个版本,但是因为这场比赛太重头戏了,所以总觉得不满意,就被推翻了。然后范雪改了一版,我们也觉得不是特别好。后来我们找体育部的老师请教,又改了一版,结果拍摄的时候又被推翻了。最后还是用的范雪写的那版,效果还不错,点击量也挺高的。那期遇到了瓶颈,就觉得那几天挺难熬的,翻越了那个“坎儿”就好了很多。

毕若旭:看得比较多,但能借鉴的也不太多,因为我们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特殊,还是我们自己想的比较多。会在别的视频里找感觉,我们会看一些网剧,比如《报告老板》。范雪喜欢看电视剧,比如《亲爱的翻译官》,然后我们就在节目里模仿了杨幂。

毕若旭:都是自己想的。平时也会上网看段子,但是那些段子往往是在比赛之后就出了,等到下一场比赛,那些早就过时了。所以我们自己想的比较多,而且老用别人的“老梗”,观众也会觉得你在人云亦云,没有创新。节目也会引用网友的留言。比如有网友说我长得像杜海涛,有一期节目里我就用这个梗自黑。还有人开玩笑说,“你怎么穿的像买菜大妈”,我就拎着黄瓜上场了。

毕若旭:我觉得不一定非要看懂,毕竟欧洲杯是体育界和足球界的大事儿,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场狂欢中,但是加入的方式不一定是非要去看每一场球,非逼着自己成为一个真球迷,他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享受这个比赛,去享受这个比赛各方提供的信息就可以了。因为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可能过了欧洲杯对足球的兴趣就变淡一些呀,没关系,就是我们能提供给你一些你想要的信息就可以了。看球本来也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做节目是想给人们提供一些欢乐,一些笑声的。

范雪:女生里肯定是有真球迷的,那种对足球很有见解的女生。但就像毕若旭刚才说的,我觉得不需要逼每个球迷都变成真球迷,像我是篮球迷,对足球的了解就确实不多。其实体育带来的快乐有很多种,比如你身边的人、你喜欢的人爱看球,你也可以跟着看球。体育的概念不是用懂不懂去划分,无论从哪一种角度去看球,是关注球星的踢法也好,关注球星的颜值也好,关注球星的花边新闻也好,都可以享受体育带给你的一种乐趣。

范雪:可能就是感觉做视频还是要注意贴近生活吧,和热点结合,和用户距离近一点。参与这个节目嘛,我们两个人本身会有一些成长,比如同事会评价说比以前更自然了一点。我们俩做视频是摸索的过程,每一次都有一些新的收获。

范雪:以前报社同事见到我,会喊我的姓名,现在会喊 “毕雪溅”;我去出差,同事就留言“你搭档怎么不来呀”。毕若旭是实习生,可能报社其他部门的老师对她不太熟悉,现在大家都认识她了。

毕若旭:是有一个心态变化的。有一期我俩觉得还比较满意的视频就突然收到好多恶评,一开始肯定还是有点难以接受。范雪对这个看得还是比较淡,她就会开导我。毕竟互联网时代众口难调,网络空间很自由,恶评肯定会有,但是也不一定就是针对你这个人。但我们也不可能去针对每个人的口味,大方向还是自己去把握和探索的。

范雪:“网红”的定义有很多种,每个人对网红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眼中的“网红”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他们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并能用自己的内容去影响一些人。我们希望成为有自己独到想法的“网红”,带给大家正能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